查看原文
其他

国是访问 | 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中概股回港仍有大动作,热潮将持续数年

夏宾 国是直通车 2020-08-18
来自专辑
国是访问

并非昙花一现


香港资本市场最近很热闹。易、京东等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掀起了一阵中概股回港潮。


中概股回港潮会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长期趋势?


“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在未来持续数年。”工银国际副行政总裁王巍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专访时称,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质中概股回归港股,且它们中的许多已开始相关筹备工作,相信在未来仍有大动作。



以下为采访实录:


国是直通车:作为在港中资券商,从工银国际的角度来看,近期中概股回港潮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企业而言,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在哪里?


王巍:首先,从香港市场本身的情况来看,港交所近年来勇于改革,逐步完善了吸引新经济公司的友好上市体制,2018年后迎来收获期。


历史上由于上市规则限制及投资人偏好等原因,以科技类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多数倾向于在美国上市。


例如,2014年,由于香港上市规则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架构等障碍,阿里巴巴最终于纽交所挂牌,集资218亿美元,随即成为当时纽交所历史上最大的IPO。


这之后港交所开始进行同股不同权等制度改革的公众咨询,并最终于2018年4月完成改制,允许同股不同权及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并且允许已于境外上市的合资格大型企业于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更放宽对其在同股不同权架构、VIE架构和公司章程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上市规则改革的落地与全面实施,曾经无法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小米与美团点评先后于港交所挂牌,平安好医生等其他大型科技类公司也纷纷选择在香港上市,港股的TMT(电信、媒体、科技)板块逐步形成了规模、成了气候。


港交所2018、2019连续两年居全球IPO融资规模第一,分别为367亿美元与401亿美元,其中TMT板块尤为活跃,融资规模分别达到了204亿美元和145亿美元,连续两年为香港IPO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板块,占比分别为56%及36%。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资额达129亿美元的二次上市发行及其优异的后市表现,更是打开了美国上市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的大门,工银国际作为项目联席账簿管理人贡献了大量优质机构订单,为全面参与中概股回港潮开了个好头。


2020年6月,工银国际又先后参与了网易与京东于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大型项目,发行人对来港二次上市兴致勃勃,上市审批流程顺畅,市场与投资人反应热烈。头部科技公司成功回港二次上市对其他在美上市的优质中概股产生了强烈示范效应。


其次,从美国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中概股面临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融资能力将受到越来越多非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面对越发不明朗的前景,中概股企业纷纷寻求资本市场B计划。


港股市场表现更加稳定,更受亚太投资人青睐,优质TMT企业由于稀缺性等因素享有一定估值溢价;“港股通”有效地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南下资金支持,并已于2019年10月将同股不同权企业纳入可交易标的的范围,且有望于不远的将来纳入第二上市企业;恒生指数也于2020年5月公布,将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公司纳入其选股范畴。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优质中概股回归港股,且它们中的许多已开始相关筹备工作,相信在未来仍有大动作。


国是直通车:您认为这次的回港潮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趋势?


王巍:目前美股市场有超过200家规模不一的中概股企业,其中满足香港二次上市基本要求且能享受简化程序(可保留现有同股不同权架构、VIE架构和公司章程等)的就有20余家(除在港股与美股均已上市的17家以外),另有达到基本要求但不能享受简化程序的也接近20家。


我们预计可通过简化程序进行二次上市的这20余家中概股将最先回归;目前已回归港股的阿里巴巴、网易与京东皆是通过此路径,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上市审批流程。其余近20家中概股在无法简化其二次上市程序的前提下,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将会是更有吸引力的做法,而他们之中的龙头将最先突围,时间线与第一梯队的二次上市企业相近。


其余中小型中概股企业预计也将伺机寻求回归,在港股市场最有可能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先退市再重新上市的方式进行。


综上考量,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在未来持续数年。中概股为获得另一个成熟的融资渠道、更接近其目标市场的投资者,会纷纷选择回归。


国是直通车:针对香港资本市场近期出现的一些规则和制度变化,您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香港资本近年来的改革收到了哪些成效?


王巍:我们刚才已经提到,港交所在2014年因不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而错失奉行合伙人制度的阿里巴巴后,积极改革,于2018年4月落实新规,之后迎来了小米与美团点评以及多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同年夺得全球交易所最高集资额的桂冠,大幅领先排行第二的纽交所,年内新上市公司数目亦创下纪录。


目前为止,港股已有两家同股不同权公司(主要上市)、18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挂牌,2019年11月更是迎来了阿里巴巴的二次上市,今年6月先后迎来网易与京东的二次上市,短短两年间,改革成效可谓十分显著。


正如前港交所主席周松岗所述,市场规则不会恒久不变,没有绝对的真理,只要有需要、有理由就去改变。


随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新经济企业越发蓬勃发展并逐步取代传统行业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展望香港市场和港交所的未来,上市规则改革的影响正在层层渗透。对比在美上市中概股,在港上市中资股多为“老经济”公司,恒生指数成份股中金融与地产板块所占权重超过60%,整体估值与增长均较低;多年来仅有腾讯一家互联网公司,直到近年才将瑞声科技和舜宇光学纳为成份股,且合计权重低于15%。


为保持恒生指数的增长潜力与参考价值、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恒指公司近日宣布将允许同股不同权及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恒生指数及国企指数,第一批新经济企业有望最早于今年8月被纳入股指。


国是直通车:中概股回港潮的背景之下,将为在港券商投行带来很多机会,与国际同业相比,中资券商有何特殊优势?


王巍:中概股回港潮对在港所有券商机构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业务机会,是未来几年的重要战略布局,预计未来的总体发行规模将达250-300亿美元,对于券商的保荐、承销、经纪、配资、资管等业务发展都有显著促进。


相比国际同业,中资券商立足香港,背靠内地母集团,更了解中概股公司的业务,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工银国际作为工银集团唯一的全资企业融资及资本市场服务平台,根植香港,覆盖全球,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的状况、所处行业的动态,在香港二次上市中将企业的投资故事更好地传递给投资人。


中概股纷纷回归的一大原因是希望更接近大中华区的投资者,改善其股东结构,增加知名中资长线投资人。中资券商由于其国内庞大的网络及多年的经营维护,与众多知名中资投资人有良好的业务关系及合作基础,在二次上市发行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向这类投资人进行推介,事实证明效果也很明显。

 

国是直通车:中概股回归香港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有哪些?券商投行又面临哪些挑战?


王巍:单就上市审批流程而言,大型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在境外已上市多年,财务记录与法律合规等方面并未带来实质性障碍,港交所欢迎他们回归,二次上市的简化程序执行周期短,回归港股的过程将是相对顺畅的。


而规模较小、无法满足二次上市简化程序条件的企业,可能需调整其股权架构(如同股不同权比例)、公司组织架构(如VIE)、公司章程等以迎合港交所的相关要求,且需协调两个上市地对这些方面的监管要求,回归上市成本较高。


类似差异也可能体现在投资者兴趣方面。尽管市场对大型头部企业热情高涨、新股供不应求,但对于较不知名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能否回归港股、顺利发行,还要看各自业务模式与潜力。


对于券商投行而言,中概股回港潮是多年难得的业务发展机会,也是对各家机构业务承接能力和资源实力的考验。在优秀标的集中回归上市的年份里,各家券商投行势必将拼抢项目资源、投资者订单等,市场竞争预计将呈白热化。


国是直通车:中概股回归香港资本市场,投资人对其的关注度、态度如何?


王巍:中资及国际投资者对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密切关注、兴趣浓厚。就目前已经完成上市的一些头部企业来看,其投资人均获得了收益,积极性高涨。


国是直通车:对于工银国际而言,能否透露一下您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以及对其长期发展的展望?


王巍:工银国际作为工商银行集团内唯一境外全资持牌机构,立足香港、放眼全球,充分发挥母子公司一体化的联动优势,致力于向全球客户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企业融资服务,满足客户各类个性化融资需求。


十余年来,工银国际已建立企业融资、销售交易、投资业务、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完备的产品线,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股票及债权的承销业务在香港市场名列前茅。


我们身处国际格局大变革的时代,在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未来新挑战与新机遇将长期并存。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内地与全球对接的桥头堡,在推动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融合、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大有可为。


推荐阅读


国是说事 | 全球经济将走出什么形态?


郭树清:这不是最后的晚餐!


小心,海淀一男子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仍确诊!医疗机构出现疫情怎么办?



编辑:张何缘

责编:魏   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